班長日記

2020.08.1 挖仔尾尋蟹去
2020.8.1 新北.挖子尾自然保育區.
「挖」是台語「靠近」的意思,挖子尾是指「靠近尾巴」,命名源於位在淡水河尾端。海岸的泥灘地成為水筆仔理想的生長環境, 河海交界處有豐富的浮游生物,也成為潮間帶各種動物的食物來源, 而在此形成河口紅樹林的生態環境。水筆仔能適應海口高鹽份的土壤,挖子尾海岸有一片片的水筆仔,在泥灘地上處處可見水筆仔新苗。
泥灘地有招潮蟹鑽來鑽去,彈塗魚跳上跳下。招潮蟹不斷揮舞著蟹鉗,彷彿是在招喚潮水一樣,因此被稱為招潮蟹,小小的身軀,有一隻大螯與一隻小螯。
今天印象最深的是青白招潮蟹,遠遠只看見沙灘上白色點點,海風吹拂,彷彿碎紙片飄動。走至近處,才發現這些是一隻隻白色的小螃蟹,當有人靠近時, 小螃蟹瞬間一秒內消失,不久後又一一冒出,讓人看得驚奇連連。還有至出海口觀海長堤賞沙蟹,踩泥灘地觀察網紋與凹指招潮蟹。
挖子尾真的是螃蟹天堂,無論是沙攤或泥攤,遍地都是螃蟹挖出的土坑土球,及穿梭其間的螃蟹。來到此地,我們主要是用眼觀察好不容易「請」來的螃蟹丶蛤蜊,觀賞完一定要回歸自然。
今天下午陽光熾熱,海風超大,我們跟著導覧老師拖著長長的隊伍尋蟹去,還看到夏季生長旺盛的刺狀植物「濱刺麥」,有如寄生在陸地的海膽,整片在岸邊,發出金黃的光芒。
今年盛夏,與招潮蟹一起搖擺!
看全文>>
班長日記

走出課本 來一趟大自然生態教室
🏞 「挖子尾聚落」「挖ㄨㄚ」有「靠近」的意思。挖子尾(挖仔尾)就是指指「靠近尾巴」,是新北市八里區最靠近淡水河出海口的一個漁村聚落。政府將這片海岸紅樹林公告為「挖子尾自然保留區」,可以觀賞到珍貴濕地生態,紅樹林及很多種類的河口植物。每天漲退潮時,可以看到彈塗魚、招潮蟹等生物,也是雙北地區秋冬季賞鳥的重要據點。
「挖子尾自然保留區」完善的木棧道,沿著海岸溼地外圍, 近距離觀賞保留區內豐富的動植物生態,值得親子一起走出課本,來一趟大自然生態教室之旅。
🌳 水筆仔,能適應海口高鹽份的土壤,在挖子尾海岸盎然的生長,形成整片的水筆仔紅樹林。
👉 水筆仔以胎生繁衍下一代,先在樹葉產生胚根,如毛筆形狀,再落地插入泥中,長出新的水筆仔樹。
💁♀️ 在泥灘地上,隨處可見水筆仔新苗喲!
🏞 紅樹林下的泥灘地非常熱鬧
🔸️ 清白招潮蟹
挖子尾的沙灘地,無數的小白蟹,遠遠看見沙灘上白色點點,一隻隻白色的小螃蟹,從沙坑中鑽出,當有人靠近時, 小螃蟹們非常迅速躲入沙坑,沙灘地面的小白蟹突然在一秒內消失,過一會兒,小白蟹又冒出沙灘地忽白忽灰,清白招潮蟹在泥坑忙進忙出。
🔹️ 網紋招潮蟹
小小的螃蟹身軀,擁有一隻不成比例的獨臂巨螯,有的是左撇子巨螯,有的是右撇子巨螯。
🏜 觀海長堤的濕地生態天堂
觀海長堤,是在挖仔尾潟湖的最頂端,從入口處走至淡水河出海口的觀海長堤,這段路並不長。河海交界處,潮間帶各種螺、蟹、魚、鳥等生物, 形成河口紅樹林的生態環境。孩子們沿途流連觀賞生態,驚喜連連!
豐富的生態環境,可以欣賞淡水河出海口。退潮時,可以看到沙灘上會有各式各樣的螃蟹出來覓食,如同一處螃蟹天堂。
沙灘上圓圓的沙球是螃蟹吃過的沙團
漲潮時,水淹上沙灘,沙團被水沖散,海灘就如同大濾網,退潮時,沙灘會過濾許多水中的許多小生物,例如浮游性動植物、魚蝦卵和幼蟲,就會被過濾在沙灘表面,退潮後成群的螃蟹在沙灘活動,就可以覓食這些生物。
🔸️ 和尚蟹
紫色圓滾滾的和尚蟹,是能向前走的螃蟹哩!而不用向橫走唷!
🔹️ 彈塗魚
水路兩棲的彈塗魚,彈跳行進方式非常有趣!
🔸️ 斯氏沙蟹
在沙灘地行走快速,行走速度之快,適合遠觀而無法近看。
🥳 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,最佳天然生態自然教室,配合老師專業導覽解說自然生態,豐富的動植物生態,值得親子一起走出課本,來一趟大自然生態教室之旅。
看全文>>
班長日記

八里左岸潮間帶--挖子尾自然保留區
挖子尾位於淡水河口,潮間帶沙質海岸與沿海溼地地形的河口區域,孕育著豐富的生態。
漫步在木棧道上,講師帶著孩子們睜大眼睛,細細尋找紅樹林中的小動物們:招潮蟹、彈塗魚、螺貝類、鳥類及底棲動物。
在這自然教室裡,泥灘地中的景象熱鬧無比:彈塗魚在泥灘上爬行、跳躍,像是在特技表演;網紋招潮蟹在泥坑忙進忙出,在洞口上堆築煙囪;喜歡住較乾燥泥灘地的清白招潮蟹,嬌小爬行的樣子煞是可愛;來無影去無蹤、號稱「幽靈蟹」的沙蟹跑的飛快,對照起緩慢爬行的玉螺,沙灘上留下一道一道長長的痕跡。
難得近距離接觸潮間帶動物,孩子們驚呼聲連連、玩到都捨不得離開呢!回程時分,講師隨手拾起幾個金黃色的「刺刺」濱刺麥,讓它順著風飛滾,孩子們笑鬧著追逐著,為這次潮間帶生態導覽畫下完美的句點。
看全文>>
活動推薦